PRODUCT CLASSIFICATION
在材料与产品可靠性测试领域,三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线以其高效的温度循环能力,成为评估产品在极限温差环境下性能稳定性的关键设备。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快速切换高低温环境,模拟产品在短时间内经历剧烈温度变化的场景(如航空设备从高温机舱到低温高空的瞬间转换),从而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能、结构完整性及电气性能的变化。相较于两箱式设备,三箱式结构通过独立的高温箱、低温箱和测试箱设计,实现了更精准的温度控制与更快的冲击速率,其工作原理可从系统构成、核心机制及协同流程三方面解析。
高温箱:内置电加热模块(如镍铬合金加热管)和高温风机,负责提供 - 20℃至 200℃(部分设备可达 300℃)的高温环境,通过热辐射与强制对流维持腔内温度稳定。
低温箱:采用压缩式制冷循环(配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及制冷剂),可实现 - 70℃至 - 10℃的低温环境,通过冷风循环保持低温均匀性。
测试箱:作为样品实际承受冲击的区域,其两侧分别与高温箱、低温箱通过气动阀门隔离,内部安装温度传感器与气流搅拌装置,确保样品周围温度快速跟随冲击指令变化。
样品转移机构:由伺服电机驱动的导轨式机械臂或升降平台构成,可在 10 秒内(部分高级设备≤5 秒)将样品从高温箱 / 低温箱转移至测试箱,或在测试箱内切换与高低温箱的连通状态,最大限度减少温度过渡时间。
温度场生成与维持
高温箱通过 PID(比例 - 积分 - 微分)算法控制加热功率:当腔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加热模块满功率运行;接近目标值时,功率线性降低,配合风机的强制对流(风速可达 2~3m/s),使温度均匀性控制在 ±2℃以内。
低温箱采用二元复叠制冷技术(针对 - 60℃以下低温):一级压缩机将中温制冷剂(如 R404A)压缩,通过冷凝器散热后驱动二级压缩机,将低温制冷剂(如 R23)压缩至更低温度,经蒸发器吸热后为低温箱供冷,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反馈,避免温度过冲。
冲击切换的动态响应
样品转移与环境隔离
参数预设阶段:操作人员通过触摸屏输入高温值(T1)、低温值(T2)、高低温保持时间(t1、t2)、循环次数(N)等参数,系统自动生成测试流程曲线。
运行阶段:
初始状态下,高温箱、低温箱分别预热 / 预冷至 T1、T2,测试箱处于常温待机状态;
样品放入测试箱后,系统按程序开启对应通道(如先高温),测试箱温度快速趋近 T1,达到后开始计时 t1;
计时结束后,系统触发切换指令:关闭当前通道→启动转移机构(如需)→开启目标通道→通过 PID 算法调节气流强度,使测试箱温度在最短时间内达到 T2,同时开始计时 t2;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完成 N 次循环,期间温度传感器(精度 ±0.5℃)实时上传数据,若偏差超过阈值(如 ±3℃),系统自动调整加热 / 制冷功率或触发报警。
安全机制:设备配备超温保护(高温箱上限 + 5℃、低温箱下限 - 5℃)、过压保护(压缩机压力异常)及门限连锁(开门时暂停冲击),确保测试过程的安全性与样品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