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article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两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汽车轮胎全生命周期极限温差可靠性验证

两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汽车轮胎全生命周期极限温差可靠性验证

更新时间:2025-08-30      浏览次数:27

汽车轮胎作为与地面接触的部件,需承受从 - 30℃寒区冰雪路面到 70℃高温暴晒路面的剧烈温差(如夏季正午行车时,轮胎温度从 25℃骤升至 65℃,冬季洗车后低温骤冷至 - 20℃)。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 年因轮胎在极限温差下性能失效导致的行车安全事故占比达 9%,主要表现为低温胎面开裂、高温胎体鼓包、摩擦系数衰减等问题。两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凭借 “高低温箱独立控温 + 样品快速转移" 的技术优势,可精准复现轮胎全生命周期的温差冲击场景,评估其结构稳定性、摩擦性能与材料耐久性,成为轮胎研发、出厂检测与售后质量追溯的关键设备。本文从技术原理、测试规范、应用案例及发展趋势,全面解析两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测试汽车轮胎的核心技术。

广皓天-两箱冲击箱-白底图-800×800-1 拷贝.jpg


一、试验箱技术原理与核心测试能力
两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针对轮胎 “体积大、需模拟实际受力" 的特性,采用 “高温箱 + 低温箱 + 承载式转移机构" 的定制化设计,实现 - 60℃至 100℃的极限温差快速切换,覆盖轮胎从寒区到热带的全场景测试需求,核心技术能力聚焦三大系统。
(一)核心技术系统特性
  1. 高低温双箱独立控制系统

高温箱采用 “红外加热管 + 热风循环" 技术,最高温度可达 100℃(适配夏季路面暴晒模拟),控温精度 ±2℃,升温速率 15℃/min(从常温升至 70℃仅需 3 分钟);低温箱采用 “复叠式制冷 + 冷风循环" 技术,温度 - 60℃(覆盖寒区冰雪环境),控温精度 ±1℃,降温速率 10℃/min(从常温降至 - 30℃仅需 5 分钟)。双箱独立控温可同时维持极限温度,避免单箱式设备 “升温 - 降温" 交替的时间浪费,测试效率提升 35%。针对轮胎体积(乘用车轮胎直径 500-700mm、宽度 180-250mm),双箱有效容积设计为 500-1000L,采用 “环形风道 + 多风口布局" 确保箱内温度均匀性≤±3℃,避免轮胎胎面与胎侧温差超 4℃导致的测试偏差(如胎面低温脆裂而胎侧未达测试温度)。
  1. 承载式快速转移机构

设备配备电动升降式转移架(承重≥50kg,适配轮胎重量),转移速度 0.3m/s,可在 15 秒内将轮胎从高温箱转移至低温箱(或反之),模拟 “高温行驶后遇冷雨"“低温停放后高速行驶" 等骤变场景。转移架集成轮胎固定工装(可调节直径,适配不同规格轮胎),定位精度 ±2mm,确保每次转移后轮胎中心与箱内测试位对齐;同时配备隔热保温罩,减少转移过程中高低温箱的热量交换,转移后箱内温度波动≤±2℃,保障测试环境稳定。
  1. 轮胎专属性能监测模块

为实现 “温差冲击 - 性能衰减" 的联动分析,设备集成轮胎专项测试附件:
  • 结构强度测试:通过内置压力传感器(量程 0-1.5MPa)模拟轮胎标准充气压力(乘用车 2.2-2.5bar),在温差冲击前后检测胎体气密性(24 小时气压下降≤0.1bar 为合格);通过位移传感器(精度 ±0.01mm)测量胎面、胎侧的变形量(低温 - 30℃冲击后胎面变形≤1mm,高温 70℃冲击后胎侧鼓包≤2mm);

  • 摩擦性能测试:在双箱内铺设模拟路面(沥青、冰雪材质),通过拉力传感器(量程 0-5kN)测试轮胎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系数(常温沥青路面≥0.7,-20℃冰雪路面≥0.15,70℃沥青路面≥0.65),评估温差对制动与抓地性能的影响;

  • 材料耐久性测试:通过高频疲劳传感器(频率 10-50Hz)监测温差冲击后轮胎橡胶的疲劳寿命(冲击 20 次后橡胶裂纹长度≤3mm 为合格);通过硬度计(精度 ±1HA)测试胎面橡胶硬度变化(低温 - 30℃时硬度≤75HA,高温 70℃时硬度≥60HA,避免过硬脆裂或过软变形)。

  • 广皓天-两箱冲击箱-白底图-800×800-6 拷贝.jpg

二、轮胎冷热冲击测试规范与行业标准
轮胎的冷热冲击测试需遵循 GB/T 4501-2019《汽车轮胎耐候性试验方法》、ISO 18797《轮胎 低温性能试验》等标准,核心围绕 “样品制备 - 参数设定 - 结果判定" 三大环节,不同类型轮胎(乘用车、商用车、雪地胎)的测试重点差异显著,需结合应用场景定制方案。
(一)标准化测试流程
  1. 样品制备

选取外观无损伤、无鼓包、胎纹深度≥3mm 的合格轮胎(每组 3 个平行样),在标准环境(23℃±2℃,50%±5% RH)放置 48 小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硫化应力。按标准充气压力(乘用车 2.3bar、商用车 8bar)充气,静置 2 小时确保气压稳定;雪地胎需额外清洁胎纹内模拟冰雪介质(如低温硅粉),避免杂质影响摩擦测试。
  1. 参数设定(表 1)

| 应用场景       | 高温箱温度 | 低温箱温度 | 保温时间 | 冲击次数 | 核心测试目标                  |
|----------------|------------|------------|----------|----------|-------------------------------|
| 乘用车(寒区) | 60℃        | -30℃       | 60min    | 15 次     | 低温摩擦≥0.15,胎面无裂纹     |
| 商用车(重载) | 70℃        | -20℃       | 90min    | 10 次     | 高温气密性≤0.1bar/24h,无鼓包 |
| 雪地胎(冰雪) | 50℃        | -40℃       | 80min    | 20 次     | 低温硬度≤75HA,摩擦≥0.2       |
其中,“保温时间" 需确保轮胎达到箱内温度(如 60℃保温 60min,胎面中心温度与箱内温差≤3℃);“冲击次数" 覆盖轮胎生命周期的温差冲击频次(乘用车轮胎使用寿命内约经历 15 次极限温差冲击)。
  1. 结果判定

依据国家标准,从结构、摩擦、材料三维度判定合格:
  • 结构性能:气密性 24 小时气压下降≤0.1bar,胎面变形≤1mm(低温)/ 胎侧鼓包≤2mm(高温),无裂纹(长度≤3mm 为合格);

  • 摩擦性能:常温沥青路面≥0.7,-30℃冰雪路面≥0.15(乘用车)/≥0.2(雪地胎),70℃沥青路面≥0.65;

  • 材料性能:胎面橡胶硬度(-30℃≤75HA,70℃≥60HA),冲击后橡胶裂纹长度≤3mm,无脱层、掉块。

(二)不同类型轮胎测试差异
  • 乘用车轮胎:侧重低温 - 30℃至高温 60℃的冲击,重点验证胎面抗裂性与低温摩擦系数,避免冰雪路面制动距离过长;

  • 商用车轮胎:因承载重量大(≥10t),需施加模拟载重压力(5kN),测试高温 70℃下胎体气密性与抗鼓包能力,防止重载高温爆胎;

  • 雪地胎:强化 - 40℃极寒测试,确保胎面橡胶低温硬度≤75HA(保持弹性),冰雪路面摩擦系数≥0.2,满足冰雪路况抓地需求。

三、行业应用案例:解决实际痛点
两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在轮胎生产企业、整车厂中应用广泛,通过精准测试定位问题、指导优化,提升轮胎极限环境可靠性。
(一)乘用车轮胎低温裂纹优化
某轮胎厂商为北方车企配套的四季胎,在 - 25℃低温使用时出现 “胎面横向裂纹(长度 5mm)",不符合 GB/T 4501-2019 要求。技术团队使用两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测试:
  • 测试方案:高温箱 60℃、低温箱 - 30℃,保温 60min,冲击 15 次,监测胎面硬度与裂纹;

  • 问题定位:低温 - 30℃时胎面橡胶硬度达 82HA(标准≤75HA),橡胶脆性增加导致裂纹;且胎面胶配方中低温增韧剂含量仅 3%,低温弹性不足;

  • 优化方案:1. 调整胎面胶配方(增韧剂含量提升至 8%),降低低温硬度;2. 优化硫化工艺(硫化时间从 15min 增至 18min),提升橡胶交联密度;

  • 复测结果:-30℃胎面硬度降至 72HA,冲击 15 次后无裂纹,北方地区投诉率下降 85%。

(二)商用车轮胎高温鼓包整改
某商用车轮胎厂商生产的载重胎,在夏季 70℃路面行驶时出现 “胎侧鼓包(直径 8mm)",存在爆胎风险。试验箱测试方案:高温箱 70℃、低温箱 - 20℃,保温 90min,冲击 10 次,监测胎体气密性与胎侧变形;
  • 问题定位:高温 70℃时胎侧橡胶硬度降至 55HA(标准≥60HA),且胎体帘子线强度不足(断裂强度 2000N,标准≥2500N),导致胎侧受压鼓包;

  • 优化方案:1. 更换胎侧胶配方(增加炭黑含量 5%),提升高温硬度;2. 选用高强度帘子线(断裂强度 2800N),增强胎体支撑;

  • 复测结果:70℃胎侧硬度升至 62HA,冲击 10 次后无鼓包,气密性 24 小时气压下降 0.08bar,满足商用车重载需求。

广皓天-两箱冲击箱-白底图-800×800-4 拷贝.jpg


  • 企业名称:

    广东皓天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

    86-0769-81085066

  • 公司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常平中信路 101号1号楼102室

  • 企业邮箱:

    15876446198@163.com

扫码加微信

Copyright © 2025广东皓天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4233531号

技术支持:智能制造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