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LASSIFICATION
塑料包装凭借轻量化、易加工、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食品、医药、日用品等行业的主流包装形式。但在长期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塑料包装会因日光辐射、温度波动、湿度变化等环境因素发生老化,表现为变色、脆化、力学性能下降,甚至丧失阻隔性,直接影响内装物的质量安全。氙灯试验箱通过模拟全光谱太阳光辐射及温湿度协同作用,可在短时间内重现塑料包装的自然老化过程,为产品研发、材料筛选与保质期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系统解析该设备的技术原理、测试标准及在塑料包装检测中的实践应用。
光谱过滤系统:通过不同类型的滤光片调节光谱分布,如 borosilicate 滤光片模拟透过玻璃窗的阳光(适用于室内储存的包装),石英滤光片则模拟直接户外暴露环境(适用于运输过程中的包装)。滤光片需定期更换(通常每 1000 小时),以保证光谱稳定性。
辐照度控制:在 340nm 波长处可调节范围为 0.3-1.5W/m²,采用闭环反馈系统将辐照度波动控制在 ±3% 以内。食品包装常用 0.55W/m² 的辐照度(模拟温带地区年均阳光强度),而户外使用的塑料包装需测试 1.0W/m² 的强化条件。
温湿度协同:黑板温度可控制在 30-80℃(模拟包装表面因阳光照射产生的升温),相对湿度 30%-95%,支持 “光照 - 黑暗" 循环模式(如 10 小时光照 / 14 小时黑暗,黑暗阶段可保持高湿度模拟夜间露水)。
喷淋系统:部分高级设备配备高压喷淋功能(水压 0.5-2bar),模拟降雨对包装表面的冲刷作用,评估印刷层的耐水性与涂层附着力。
样品制备:从同一批次塑料包装中选取至少 5 个代表性样品,裁剪成 100mm×150mm 的测试样片(保留印刷层、复合层等关键结构),测量初始性能参数(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光率、色差等)。对于密封包装,需制作模拟包装件(装入实际内容物或替代物)。
参数设定:根据应用场景选择测试条件,例如:
超市货架上的食品塑料袋:采用 borosilicate 滤光片,0.55W/m²(340nm),黑板温度 50℃,湿度 60%,光照 168 小时(7 天);
户外运输的塑料编织袋:采用石英滤光片,0.8W/m²(340nm),实施 “12 小时光照(60℃/50% RH)+12 小时黑暗(30℃/90% RH)" 循环,共 20 个循环(480 小时)。
样品暴露:将样片固定在样品架上,确保受光面与光源平行,距离保持在 25-35cm,避免相互遮挡。模拟包装件需保持密封状态,测试过程中定期观察是否出现胀气、渗漏等现象。
性能评估:测试结束后,在标准环境(23℃/50% RH)中放置 4 小时,然后按照相关标准重新测试性能参数,计算保留率或变化率。
食品包装膜(如 PE 保鲜膜、PET 复合膜):重点评估阻隔性能变化,通过气体渗透仪测量氧气透过率(OTR)与水蒸气透过率(WVTR),要求老化后 OTR 增长不超过 20%;同时检测拉伸强度保留率(应≥80%),避免因脆化导致的破裂。
塑料瓶(如饮料瓶、化妆品瓶):侧重力学性能与外观,采用落锤冲击试验评估抗冲击性能(破损率≤10%),用色差仪测量 ΔE 值(应≤3.0),检查瓶口螺纹是否出现开裂。
印刷塑料包装(如零食包装袋、礼品盒):关注印刷层稳定性,通过摩擦试验机测试耐磨性(脱色等级≥4 级),用胶带测试法评估附着力(剥离面积需 < 5%)。
色差(ΔE)是直观指标,透明包装的 ΔE 应≤2.0,彩色包装可放宽至 ΔE≤4.0;
粉化现象通过胶带粘揭法评估,脱落的粉末量需≤5mg/100cm²;
印刷层失效多源于油墨中的颜料氧化或粘合剂降解,用 3M 胶带测试时,印刷残留率应≥95%。
PE/PP 等聚烯烃材料的老化主要源于自动氧化反应,紫外光引发氢过氧化物生成,进而导致分子链断裂;
PET 的光降解与酯键水解相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如 60℃/90% RH),水解速率会加快 3-5 倍;
复合包装的层间剥离多因粘合剂(如聚氨酯)在紫外光下发生降解,导致粘结强度下降。
对于薄型薄膜(厚度 < 50μm),应采用样品架旋转装置(转速 1-5r/min),确保受光均匀,避免局部过度老化;
含挥发性成分的包装(如农药瓶),需在测试前进行预处理(70℃烘烤 24 小时),去除残留溶剂,防止其加速光氧化;
评估长期耐候性时,可采用 “辐照度阶梯式提升" 法(如 0.55W/m²→0.8W/m²→1.0W/m²),通过数据拟合预测自然环境下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