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LASSIFICATION
UTG借助U型错动折弯试验机开启新篇章
——高精度测试技术驱动超薄柔性玻璃产业化突破
随着折叠屏终端加速普及,超薄柔性玻璃(UTG)凭借光学性能与抗刮伤优势,正成为显示盖板核心材料。其厚度通常突破至10μm级,却需承受日均数十次折叠的机械考验。行业痛点在于:如何精准量化UTG在极限弯折下的抗裂性与疲劳寿命?U型错动折弯试验机的创新应用,为这一关键技术瓶颈提供了破局路径。
技术破壁:从实验室验证到量产定标
传统弯折测试难以模拟动态折叠场景中的多维应力。新型U型错动折弯试验机通过三大核心能力实现技术跃迁:
精密半径控制:支持R0.5-R20mm连续可调弯折半径,覆盖手机内折(R1.5-R3)至平板外折(R5-R8)全场景;
复合应力加载:同步实现压折(S形)、扭转(±30°)与错动位移(轴向±0.5mm),还原真实铰链摩擦工况;
极限环境模拟:-40℃~85℃温控仓内进行百万次弯折,预判材料在严苛气候下的失效风险。
“这不仅是设备升级,更是评价体系的革命," 国际显示学会专家指出,“通过量化微裂纹扩展速率与强度衰减曲线,试验机为UTG从‘能用’到‘耐用’提供了数据锚点。"
协同创新:驱动产业链标准升级
试验机的应用正引发产业链深度协作:
材料端:康宁、肖特等企业依据测试数据优化微晶结构,将抗弯折性能提升300%;
设备端:韩国Sysmech、日本东洋精机等推出集成光学检测模块的试验机,实时捕捉弯折区域微应变分布;
终端端:头部手机厂商将U型错动测试纳入UTG盖板准入标准,要求通过20万次折叠无功能性损伤。
价值坚守:品质根基赋能场景进化
面对成本与性能的平衡挑战,行业头部企业明确技术底线:
“UTG的本质是玻璃,抗裂可靠性永远优先于厚度指标," 某国产UTG厂商技术总监强调,“我们采用试验机进行100%批次抽样,即使量产厚度降至10μm,仍要求弯折寿命≥30万次。"
在车载曲面屏、卷曲电视等新场景中,试验机衍生出的曲率渐变测试模式(R20→R5渐进弯折),正推动UTG向大曲率、多向折叠领域突破。
结语
U型错动折弯试验机如同UTG产业的“应力显微镜",将微观失效机制转化为可量化的工程语言。其背后折射的,是显示行业对基础材料可靠性评价体系的重新定义。随着测试标准全球化统一与设备智能化升级,UTG技术正跨越性能悬崖,开启柔性玻璃从“实验室奇迹"到“消费级标配"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