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检测、材料研发等领域,大型高低温湿热试验箱是模拟苛刻环境、评估产品耐候性的关键设备。其长期运行于高低温交替、高湿度等复杂环境中,箱体内外易积累灰尘、水汽凝结物、样品残留物等杂质。这些杂质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温控精度、湿度均匀性,还可能加速部件老化,甚至导致电路短路等安全隐患。因此,掌握科学规范的日常清洁技术,是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的核心环节。

一、清洁前的准备工作
(一)安全防护措施
清洁前必须严格遵循 “安全第一" 原则。首先切断设备总电源,并确保电源线插头与插座全面分离,避免触电风险。等待箱体内温度降至室温(通常需 30 分钟以上),防止因高温导致操作人员烫伤。同时,佩戴防滑手套、护目镜及耐化学腐蚀手套,尤其在处理残留化学样品或使用清洁剂时,需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二)工具与清洁剂准备
根据设备部件特性选择合适工具:软质微纤维布(用于擦拭箱体内部及精密部件,避免刮伤)、专用毛刷(清理缝隙灰尘,如密封条沟槽、风道网格)、压缩空气罐(吹扫难以触及的角落,如传感器周围)、塑料刮板(清除顽固污渍,避免使用金属制品以免损伤表面)。
清洁剂需满足 “中性、低残留" 要求:优先选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减少矿物质残留),针对油污或顽固污渍可使用稀释后的中性洗涤剂(如 pH 值 7-8 的医用酒精、专用设备清洁剂),严禁使用强酸、强碱或含研磨剂的清洁剂(防止腐蚀箱体不锈钢内壁或涂层)。
二、核心部件清洁流程
(一)箱体内部清洁
先用微纤维布蘸取蒸馏水擦拭不锈钢内壁,重点清除表面水汽凝结形成的水痕及样品掉落的碎屑。若存在油渍或黏附性残留物,可将中性洗涤剂稀释后浸湿抹布,轻柔擦拭后立即用清水擦净,避免清洁剂长时间残留导致金属氧化。
搁板需拆卸后单独清洁:先用毛刷清理底部缝隙的灰尘,再用蘸有酒精的抹布消毒,最后用干布擦干后重新安装,确保搁板与支架贴合紧密(避免运行时晃动影响温度均匀性)。
风道是空气循环的核心通道,积灰会导致风量下降、温度分布不均。清洁时先用压缩空气罐对准风道入口(距离约 15cm)吹扫,去除浮尘;再用毛刷蘸取少量蒸馏水清理风道内壁的顽固积灰,最后启动设备 “通风模式"(仅开启风机)运行 10 分钟,排出残留水汽。
出风口的防尘网需定期拆卸清洗:用清水冲洗后晾干(禁止暴晒或高温烘干),检查网面是否破损,若有孔洞需及时更换(防止灰尘进入循环系统)。
(二)温湿度传感器清洁
传感器是控制精度的 “神经中枢",污染会导致检测偏差。清洁时需使用专用镜头纸或无尘布蘸取少量医用酒精,以 “螺旋式轻擦" 方式清洁传感器探头(避免用力过猛损坏敏感元件)。
对于湿度传感器(如电容式传感器),严禁直接用水冲洗,可将其置于干燥环境中静置 30 分钟,去除表面水汽后再装回原位。安装时确保传感器远离出风口直射区域(防止局部温湿度波动影响检测精度)。
(三)门体与密封条清洁
先用柔软干布擦拭观察窗外侧的指纹和灰尘,内侧若有雾气凝结痕迹,可蘸取少量酒精轻轻擦拭(避免使用硬质工具刮伤玻璃涂层)。若观察窗起雾影响视线,需检查密封条是否密封不良(可能导致水汽渗入),清洁后仍无法解决时需更换密封条。
密封条积灰或老化会导致箱门漏气,影响温湿度控制。清洁时用毛刷清除沟槽内的灰尘,再用蘸有硅基润滑剂的抹布擦拭密封条表面(增强密封性并延缓老化),注意避免润滑剂接触箱体不锈钢表面(可能导致变色)。
三、清洁后检查与维护
(一)功能验证
清洁完成后,先通电空载运行设备 30 分钟,检查以下参数:
(二)定期维护建议
四、常见清洁误区与禁忌
禁忌用水直接冲洗箱体内部:虽然内壁为不锈钢材质,但积水可能渗入电路模块或保温层,导致短路或保温性能下降;
避免使用高压水枪清洁外部:设备控制面板、散热孔等部位进水会损坏电子元件;
不可用硬物刮擦内壁: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被破坏后易生锈,影响使用寿命;
清洁后未干燥即运行:残留水汽在低温试验时可能结冰,导致风道堵塞或传感器故障。
通过科学规范的清洁流程,不仅能保障大型高低温湿热试验箱的测试精度,更能显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循上述步骤,将清洁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体系,为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设备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