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LASSIFICATION
大型步入式恒温恒湿试验室作为模拟复杂温湿度环境的核心设施,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品可靠性测试。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与设备状态直接影响温湿度控制精度和试验数据的可靠性。科学规范的日常清洁维护不仅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更能保障试验环境的稳定性。本文将系统阐述试验室的清洁维护原则、核心区域清洁方法、周期维护要点及常见问题处理方案。
工具与耗材准备:配备专用清洁工具,包括防静电无尘布(尺寸不小于 30cm×30cm)、尼龙软毛刷(刷头硬度 60±5 Shore A)、HEPA 过滤吸尘器(过滤效率≥99.97%@0.3μm)、不锈钢铲刀(刃口圆角处理)等。清洁剂需选用中性配方(pH 值 6-8),如异丙醇溶液(浓度 75%)、专用水垢清除剂(含柠檬酸≤10%),严禁使用强酸、强碱或含研磨剂的清洁剂。
安全防护措施:操作人员需穿戴防静电工作服、橡胶手套、护目镜,进入试验区前需通过风淋装置去除体表浮尘。清洁前需确认试验室已断电或处于安全停机状态,对于仍需运行的设备(如控制柜散热风扇),需设置警示标识并保持安全距离。
污染评估:清洁前记录各区域污染状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①样品残留物(如油污、粉末);②冷凝水积聚(特别是角落及设备底部);③霉菌滋生(多见于湿度>85% RH 的区域);④灰尘堆积(气流死角及滤网表面)。根据污染程度制定清洁优先级,重度污染区域(如霉菌滋生区)需单独处理。
地面清洁:采用 “先吸后擦" 的流程。先用 HEPA 吸尘器沿顺风向清扫地面,重点清理角落及设备底部的积尘,吸尘时吸嘴与地面间距保持 5-10mm,避免气流扰动二次扬尘。随后用浸有 75% 异丙醇溶液的无尘布擦拭地面,对于顽固污渍(如干涸的水渍),可先用不锈钢铲刀轻轻剥离,再用湿润无尘布反复擦拭。清洁完成后需开启地面通风孔(若有),保持通风 30 分钟以上。
墙壁与天花板清洁:每周进行一次表面除尘,使用带有伸缩杆的无尘布拖把(杆长可调节至 2-3m),沿垂直方向(从上至下)擦拭不锈钢壁板。对于观察窗玻璃,需使用专用玻璃清洁剂(含氨水≤5%),以螺旋式轨迹擦拭,避免产生水痕。若发现壁板接缝处有密封胶老化脱落,需记录位置并及时报修,清洁时避免用力擦拭接缝区域。
样品架与试验设备清洁:可拆卸的样品架需每月拆下,用中性清洁剂浸泡 30 分钟后冲洗晾干,安装时确保固定螺栓扭矩符合要求(通常为 2.5-3.5N・m)。对于无法拆卸的试验设备,需用软毛刷清理表面缝隙,再用压缩空气(压力≤0.2MPa)吹扫,最后用蘸有少量异丙醇的无尘布擦拭设备外壳,注意避开散热孔及电气接口。
送回风口与滤网清洁:每日检查初效滤网(通常为 G4 级),当表面积尘量超过 20% 时需取出清洁。清洁时用清水冲洗滤网(水温≤40℃),若有油污可加入少量中性洗涤剂,晾干后(避免阳光直射)再装回,滤网累计使用 3 个月后需更换。高效滤网(HEPA 级)每季度检查一次,若出现破损或阻力增加值超过初始值的 50%,需立即更换,更换时需记录安装日期及滤网编号。
风管内部清洁:每半年进行一次风管内壁除尘,采用机器人清洁设备(配备摄像头及旋转毛刷),从送风口向风机方向推进,清洁过程中实时监控内部状况,避免毛刷触碰风管内的温湿度传感器。对于直径<300mm 的支管,可使用高压空气(压力 0.3-0.5MPa)配合专用喷嘴吹扫,吹扫后需更换所有末端滤网。
加湿器与除湿器清洁:
加湿器:每周排水一次,打开排污阀将水箱内积水排空,加入 5% 柠檬酸溶液浸泡 2 小时以去除水垢,随后用清水冲洗 3 次以上。每月检查加湿罐电极,用细砂纸轻轻打磨表面氧化物,确保电极间距符合说明书要求(通常为 5-8mm)。
除湿器:每月清理冷凝水盘,用无尘布擦拭盘内污垢,检查排水管是否通畅,可向管内注入少量清水验证排水速度(≥1L/min 为正常)。若为转轮除湿机,每季度需用压缩空气吹扫转轮表面,每年进行一次再生加热管清洁,去除表面积碳。
环境状态检查:记录试验室运行时的温湿度波动值(正常应≤±0.5℃、±2% RH),检查门窗密封条是否完好,关闭门后用 0.1mm 塞尺检查门缝,塞入深度不应超过 5mm。观察地面是否有积水,若发现需立即清理并排查水源(如冷凝水管泄漏、样品漏水)。
设备运行声音:听风机、压缩机等设备运行声音,正常应为连续均匀的低频噪声,若出现尖锐异响或周期性振动声,需停机检查。
安全装置状态:确认超温超湿报警器、急停按钮、消防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每周进行一次模拟测试(如按下急停按钮验证是否立即停机)。
滤网状态评估:测量初效滤网前后压差,当压差超过初始值的 25% 时进行清洁。检查滤网框架密封情况,若有缝隙需用硅胶密封胶填补。
冷凝水排放:排空加湿器水箱、除湿器冷凝水盘,清洁排水口滤网,防止藻类滋生堵塞管路。
霉菌预防:在湿度>80% RH 的区域,用含氯消毒剂(浓度 500mg/L)擦拭易滋生霉菌的部位(如墙角、设备底部),保持通风 1 小时后再恢复正常运行。
设备校准前清洁:在温湿度校准前 24 小时完成全面清洁,确保测试环境无明显污染源,校准用标准仪器(如精密露点仪)需放置在清洁的专用支架上,避免与试验室表面直接接触。
结构件检查:检查墙壁、天花板的不锈钢板是否有变形,连接螺栓是否松动,若发现需及时调整,防止因结构变形影响密封性。
电气安全测试:测量设备接地电阻(应≤4Ω),用万用表检查各回路绝缘电阻(≥5MΩ),确保电气系统安全。
霉菌滋生处理:发现霉菌后立即停止试验,移除所有样品,开启试验室至 60℃高温模式保持 2 小时杀灭霉菌孢子。随后用含氯消毒剂反复擦拭污染区域,干燥后用 HEPA 吸尘器清洁。若霉菌生长面积超过 0.5㎡,需更换受污染的密封胶及滤网,并检测湿度控制系统是否存在异常(如湿度传感器漂移)。
顽固性水垢清除:对于加湿器内壁及加热管上的坚硬水垢,可采用 5% 草酸溶液浸泡 4 小时(温度控制在 50℃以下),浸泡后用尼龙刷清理残留水垢,最后用清水冲洗至 pH 值呈中性(6-7)。严禁使用金属刷或酸性过强的溶液,以免腐蚀设备。
传感器污染导致的精度偏差:当温湿度测量值与标准值偏差超过允许范围时,除校准外需检查传感器是否被油污或灰尘污染。对于油污污染,可用棉签蘸取少量酒精擦拭探头;对于粉尘污染,可先用压缩空气吹扫,再用蒸馏水湿润的无尘布轻擦,干燥后重新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