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LASSIFICATION
核心原则:清洁、润滑、检查、校准、记录
清洁:
设备表面: 使用干净、不起毛的软布擦拭设备外壳、控制面板、显示屏等,清除灰尘、油污和碎屑。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或大量液体直接喷洒。
工作区域: 清理夹具、压头、弯曲臂、工作台面和样品放置区域。移除所有测试残留物(如橡胶碎屑、塑料颗粒、金属屑、粉尘等),防止其进入运动部件或影响夹持。
夹具/压头: 特别仔细清洁与样品直接接触的夹具面和压头表面,确保无残留物影响夹持力或造成样品表面损伤。必要时使用软毛刷或压缩空气(气压要低,避免吹入精密部件内部)。
检查:
目视检查: 快速检查设备是否有明显的物理损伤、松动部件、异常油渍或泄漏。
夹具/压头: 检查夹具和压头是否完好,无磨损、变形或裂纹。确保夹紧机构动作顺畅,夹持力均匀可靠。
线缆/气管: 检查所有连接线缆(电源、传感器、控制线)和气管(如果使用气动夹具)有无磨损、压扁、破损或连接松动。
安全装置: 确认急停按钮功能正常、安全防护罩(如有)安装到位且功能有效。
运行检查:
在不安装样品的情况下,低速、小行程运行设备(如升降横梁、移动弯曲臂、开合夹具),听声音是否异常(异响、摩擦声),观察运动是否平稳、顺畅、无卡滞。
深度清洁:
在每日清洁的基础上,对更隐蔽的区域进行清洁,如导轨缝隙、传动带/链轮罩壳外部、传感器表面等。
关键部件润滑 (根据设备说明书要求):
导轨/丝杠: 这是最关键的润滑点。使用设备制造商推荐的专用润滑脂(通常是锂基脂或合成油脂),清除旧油脂和污垢后,均匀涂抹薄薄一层新油脂。切勿过量润滑,否则会吸附灰尘形成研磨膏。
轴承/关节: 检查并润滑活动关节、轴承位置(如弯曲臂枢轴点、夹具旋转轴等),使用合适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传动部件: 如果是皮带或链条传动,检查张紧度并根据手册要求进行调整或润滑(注意:有些链条需要特定润滑剂,有些皮带禁止润滑)。
紧固检查:
机架连接螺栓
电机安装螺栓
传感器安装座
夹具安装板/底座
防护罩固定件
使用合适的工具(如扭力扳手,按手册规定扭矩)检查并紧固所有可见的螺栓、螺母,特别是:
夹具检查:
更仔细地检查夹具磨损情况,特别是夹持面和活动部件。必要时进行清洁和润滑。
传感器检查:
目视检查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光栅尺、编码器)等是否清洁,连接是否可靠。避免触碰传感器的敏感测量区域。
校准验证 (强烈建议):
虽然正式的年度校准是必须的,但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快速的“验证"是很好的做法。使用已知重量或标准测力仪(如果可用)对力传感器进行零点检查和量程内某一点的快速验证。使用标准量块或千分尺对位移测量系统进行快速验证。记录结果并与历史数据或校准证书对比,如有显著偏差应提前安排正式校准。
电气系统检查:
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有松动或氧化迹象(在断电状态下进行)。
检查散热风扇(如有)是否运转正常,通风口是否畅通无阻。
气动系统检查 (如适用):
检查气源压力是否稳定且在规定范围内。
检查过滤器、减压阀、油雾器(如果使用)的状态,及时排水、更换滤芯、加油。
检查气管有无老化、泄漏。
软件/数据备份:
备份设备控制软件的重要参数设置、测试程序和测试数据(如果设备有存储功能)。
全面校准:
必须 由有资质的计量机构或按照制造商认可的程序,对设备的力值测量系统和位移测量系统进行全面的、可溯源的校准,并出具正式的校准证书。这是保证测试数据准确性的法律和技术基础。
深度保养:
可能包括更换老化部件(如密封圈、皮带、过滤器)、清洁并重新润滑所有运动部件、检查电机电刷(如有)、进行更全面的电气安全检查等。强烈建议联系设备制造商或授权服务工程师进行此项工作。
全面检查与评估:
对设备的整体状态进行全面评估,识别潜在问题或磨损趋势,制定预防性维护或更换计划。
遵循制造商手册: 这是最重要的!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试验机在维护要求、润滑点、润滑剂型号、校准周期等方面可能有差异。务必以设备附带的《操作与维护手册》为准。
使用正确的耗材: 使用制造商推荐或指定规格的润滑脂、润滑油、清洁剂等。
环境控制: 保持设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湿度)下运行和存放。避免灰尘、潮湿、腐蚀性气体、强烈振动。
专业培训: 操作和维护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设备原理、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建立维护记录: 详细记录每次维护的日期、内容、使用的耗材、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校准日期和结果等。这对于设备管理、故障诊断和追溯至关重要。
预防为主: 坚持日常和定期维护,能有效预防突发故障,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测试中断、样品报废或安全事故。
静电防护 (对电子类柔性产品尤其重要): 确保设备良好接地,操作人员佩戴防静电手腕带,工作台使用防静电台垫,防止静电损伤敏感样品。
软件更新: 关注制造商发布的软件更新,及时升级以获得性能改进或修复已知问题(在升级前做好备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