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LASSIFICATION
复层式温湿度试验箱工作原理
复层式温湿度试验箱一般由双层或三层独立的试验空间组成。以常见的三层结构为例,箱体整体框架采用高强度钢材制造,保障稳固性。各层内外箱体间填充有聚氨酯泡沫、玻璃纤维棉等高效保温材料,可有效降低层与层之间以及箱体与外界的热量交换,维持各层温湿度稳定。内箱体多选用 SUS304 或 SUS316 不锈钢材质,因其具备出色的耐腐蚀性,能适应高湿、高低温等严苛环境,且表面光洁,便于清洁维护,避免污染物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外箱体通常为冷轧钢板经静电喷涂处理,既美观又防锈。各层均配备独立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加热制冷系统、气流循环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
温度控制
加热系统:各层独立配置镍铬合金加热丝作为加热元件。镍铬合金具有高电阻率和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够迅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当层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接收来自精度可达 ±0.1℃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号,随即增大流经加热丝的电流,提升加热功率,促使温度快速上升。例如,某型号试验箱上层可在 30 分钟内从常温升至 80℃,且升温速率精准可控。
制冷系统:多采用压缩机制冷循环,常见的涡旋式压缩机,通过电机带动偏心轮旋转,使动静涡旋盘相对运动实现制冷剂压缩。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箱内热量气化,被压缩机吸入压缩后,在冷凝器向外界散热冷凝,经节流装置降压后重回蒸发器,如此循环往复实现降温。通过精准控制压缩机的启停时间和制冷量,结合温度传感器的实时反馈,可将每层温度控制精度稳定在 ±0.5℃以内,低温层温度可达 - 70℃,满足极寒环境模拟需求。
湿度控制
加湿系统:主要采用蒸汽加湿方式,通过电加热使水箱中的水迅速转化为蒸汽,蒸汽经管道均匀输送至箱内提升湿度。当层内湿度低于设定值下,控制器开启加湿装置,精确控制蒸汽产生量,实现湿度稳定上升。部分试验箱还会采用超声波加湿技术,利用超声波高频震荡将水雾化成微小颗粒释放到箱内,加湿效率高且均匀性好。
除湿系统:以冷凝除湿为主要手段,制冷系统工作时使蒸发器表面温度降低,箱内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在蒸发器表面凝结成水滴,通过排水管道排出箱外,从而降低湿度。当湿度高于设定值上,除湿系统自动启动,将湿度调控至目标范围。此外,一些高级试验箱配备转轮除湿技术,利用吸湿转轮吸附水分,再通过再生装置脱附水分,实现连续高效除湿,确保在不同湿度要求下都能精准调控,湿度控制精度可达 ±2% RH。
为保证各层内温湿度均匀分布,试验箱每层都设有独立的气流循环系统。该系统由多翼式离心风机、风道、导流板等构成。风机提供动力,驱动空气在箱内循环流动。空气先流经温湿度处理单元(即加热、制冷、加湿、除湿装置),被调节至目标温湿度后,经导流板引导,均匀吹向样品放置区域。例如,中层的气流循环系统可将箱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控制在 ±1℃以内,湿度差异控制在 ±3% RH 以内,确保试验样品处于一致的温湿度环境,有效提升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样品选取:从生产线上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汽车密封条样品,涵盖不同车型、材质(如三元乙丙橡胶 EPDM、硅橡胶等)、结构设计以及生产批次的密封条,以确保测试结果能全面反映该类产品的实际性能水平。
参数记录:详细记录每个密封条样品的各项参数,包括材质成分、硬度、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压缩变形率、初始密封性能(如密封压力、泄漏率等)、尺寸规格以及制造工艺等信息。这些参数将作为后续测试数据分析的基础,用于评估密封条在温湿度冲击前后的性能变化。
安装固定:将密封条样品按照实际安装方式稳固地安装在测试箱内专用的模拟安装支架上,确保安装牢固且安装姿态与实际使用时一致,避免因安装不当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同时,在密封条关键部位布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相连,实时记录密封条在测试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
高温高湿层:温度设定为 85℃,湿度设定为 95% RH,模拟热带高温高湿环境。保持该温湿度条件进行 1000 小时的连续测试,期间每隔 100 小时对密封条进行一次性能检测。
低温低湿层:温度设定为 - 40℃,湿度设定为 10% RH,模拟寒带低温干燥环境。同样保持该温湿度条件进行 1000 小时的连续测试,每 100 小时检测一次密封条性能。
常温常湿层(对照组):温度设定为 23℃,湿度设定为 50% RH,作为性能对比的基准环境。在整个测试周期内持续监测密封条性能,用于对比其他两层极限环境下密封条的性能衰减情况。
高温高湿测试:在高温高湿层,将试验箱温度和湿度升至设定值并稳定后,将密封条样品放入。每隔 100 小时,利用拉力试验机测试密封条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使用硬度计测量硬度变化,通过密封性能测试装置检测密封压力和泄漏率等密封性能指标。同时,观察密封条外观是否有变形、起泡、开裂、脱胶等异常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和现象。
低温低湿测试:在低温低湿层,当试验箱达到设定的低温低湿条件并稳定后,放入密封条样品。同样每 100 小时,采用相应测试设备对密封条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特别关注密封条在低温下的柔韧性变化,如是否出现脆化、断裂等情况,记录测试数据和外观变化。
对比监测:在常温常湿层,持续监测密封条各项性能指标,确保其性能稳定,作为评估其他两层测试结果的参照标准。同时,对比不同层间密封条性能变化的差异,分析温湿度对密封条性能的影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