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article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充电桩高低温性能验证:大型冷热温控试验箱的技术实践与趋势

充电桩高低温性能验证:大型冷热温控试验箱的技术实践与趋势

更新时间:2025-09-12      浏览次数:8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充电桩作为能源补给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在苛刻

气候条件下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与公共安全。数据显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充电桩故障中,38% 源于低温导致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讯中断;南方梅雨季则有 29% 的故障与高温高湿引发的绝缘性能下降相关。大型冷热温控试验箱通过模拟 - 40℃至 80℃的宽域温度环境,结合精准的温变速率控制,成为充电桩全生命周期可靠性验证的核心设备,为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质量管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广皓天-1500L恒温恒湿试验箱-221024-主图-800×800-1 拷贝.jpg



设备技术特性与测试适配性
大型冷热温控试验箱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对大型电装设备的完整容纳与均匀环境模拟能力。主流设备采用双压缩机复叠式制冷系统,配合翅片式换热器与强制对流风机,可实现 5m³ 以上腔体的温度控制,满足 60kW 及以上直流充电桩的整机测试需求。其温度控制范围覆盖 - 40℃~80℃,升温速率可达 5℃/min,降温速率 3℃/min,远超小型试验箱的性能指标,能够复现北方寒潮 24 小时内 15℃的降温幅度。
针对充电桩的结构特点,设备在设计上进行了三项关键优化:一是采用顶部与底部双风道循环设计,使腔体内温度均匀性保持在 ±2℃以内,避免充电桩内部元器件因局部温差导致的测试偏差;二是配备 200A/400V 的专用供电接口,可在温度测试过程中同步施加工作负载,模拟真实充电状态;三是集成 IP65 防护等级的观察窗与红外测温系统,在不破坏腔体环境的前提下,实时监测充电桩表面及关键部件的温度分布。某品牌 8m³ 试验箱的实测数据显示,在 - 30℃环境下,充电桩内部各模块的温度差异可控制在 3℃范围内,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基于国标体系的测试项目设计
充电桩的温度可靠性测试严格遵循 GB/T 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与 NB/T 33008.1-2018《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构建测试矩阵。基础测试项目包括:
高低温工作性能测试:在 - 30℃、-20℃、40℃、55℃四个特征温度点,分别进行连续 4 小时的满负载充电循环测试,监测输出电压稳定性(要求波动≤±5%)、充电效率(直流桩≥90%)及通讯链路完整性。低温测试前需进行 8 小时的环境预处理,确保充电桩内部温度与试验箱达到热平衡。
温度循环耐久性测试:按照 - 40℃(保持 2h)→常温(1h)→70℃(保持 2h)→常温(1h)的循环曲线,完成 50 个循环后检测设备性能。该项目重点验证充电桩内部连接器、PCB 焊点等部件的抗热疲劳能力,某案例显示经过 30 次循环后,某型号充电桩的 CC 辅助触点接触电阻从 5mΩ 增至 18mΩ,触发了预警机制。
结露环境适应性测试:在 25℃→40℃(湿度 95% RH)的温湿度突变过程中,监测充电桩绝缘电阻(要求≥10MΩ)与漏电流(≤30mA)。此项目模拟南方梅雨季节的湿热环境,评估设备防凝露设计的有效性,测试过程需使用露点传感器实时记录腔体结露状态。
针对超快充桩(功率≥180kW)的专项测试增加了动态负载耦合项目:在温度循环过程中,按 50%→100%→0% 的负载变化曲线交替加载,模拟实际使用中的充电中断与恢复场景,考核功率模块在温度应力下的动态响应能力。
测试流程与关键控制技术
专业测试流程需实现环境参数与工作状态的精准耦合。准备阶段需进行三项关键操作:用导热硅胶将 12 路热电偶分别粘贴在充电桩的功率模块、主控板、充电枪等关键部位;通过专用转接电缆将充电桩与负载柜连接,确保在 - 40℃环境下电缆阻抗变化≤10%;在腔体底部铺设绝缘垫,模拟户外安装的接地条件。
测试执行过程中的技术控制点包括:
  • 负载同步控制:采用 PLC 系统实现试验箱温度与充电桩工作状态的联动,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延迟 30 分钟再施加负载,避免热冲击导致的测试失效

  • 数据采集密度:在温度极值点(如 - 40℃、70℃)提高采样频率至 1 次 / 秒,捕捉瞬态性能变化,而在温变过程中保持 1 次 / 分钟的常规采样

  • 故障安全机制:设置三重保护阈值 —— 当检测到漏电流超时,先切断充电桩供电;若温度持续异常则启动腔体应急加热 / 制冷;极限情况下触发机械强制排风

某实验室的标准化流程显示,完成一台 60kW 直流桩的全项温度测试需耗时 120 小时,其中数据有效记录点达 8640 个,形成完整的 "温度 - 性能 - 时间" 三维数据库。

广皓天-1500L恒温恒湿试验箱-221024-主图-800×800-3 拷贝.jpg


工程应用与失效模式分析
在充电桩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大型冷热温控试验箱发挥着差异化作用。研发阶段用于优化热设计,某企业通过试验发现其充电桩在 45℃以上环境时,散热风扇的转速衰减导致功率模块温度超温,据此改进了风扇选型与风道设计;生产质检环节执行 10% 抽样的高温工作测试,剔除因元器件批次差异导致的早期失效产品;运维阶段则通过退役充电桩的温度应力测试,分析关键部件的老化规律,为维修策略提供依据。
典型失效模式与温度的关联性分析显示:
  • 电容失效:在 - 30℃低温下,电解电容的 ESR 值会上升 3-5 倍,导致纹波电压超标,占低温故障的 42%

  • 塑料件开裂:经过 50 次温度循环后,充电桩外壳的 ABS 材料易在应力集中处出现微裂纹,与高温下材料蠕变相关

  • 密封失效:70℃高温会加速密封圈老化,使防水等级从 IP54 降至 IP43,在淋雨条件下引发内部短路

通过热成像技术与温度测试的结合,可精确定位失效源。某案例中,试验箱内的红外热像仪捕捉到充电桩直流母排连接处的异常温升(较周边高 8℃),拆解后发现是螺栓预紧力不足导致的接触不良,这一隐患在常温测试中难以发现。
技术发展趋势与实践建议
行业技术正朝着三个方向演进:一是智能化环境模拟,采用 AI 算法根据充电桩的功率等级自动生成优化的温度曲线,使测试效率提升 30%;二是多物理场耦合测试,将温度循环与振动测试集成,更真实复现户外安装环境;三是能源回收技术的应用,新型试验箱可将制冷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回收利用,降低能耗 40%。
对测试工程师的实践建议包括:
  1. 进行温度测试时,应同时监测充电桩的输入输出参数与内部关键点温度,建立性能衰减的温度敏感性模型

  1. 低温测试后需在常温环境静置 2 小时再通电检测,避免冷凝水导致的误判

  1. 针对不同气候区的充电桩,应定制差异化的温度测试剖面(如东北区域增加 - 40℃低温保持时间)

随着 800V 高压快充技术的普及,充电桩将面临更严峻的热管理挑战。大型冷热温控试验箱作为可靠性验证的 "金标准",其技术发展将持续推动充电设备向宽温域、高稳定性演进。通过科学的温度测试,不仅能够降低充电桩的现场故障率,更能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最终实现从 "能用" 到 "耐用" 的品质跃升。

广皓天-1500L恒温恒湿试验箱-221024-主图-800×800-5 拷贝.jpg


  • 企业名称:

    广东皓天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

    86-0769-81085066

  • 公司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常平中信路 101号1号楼102室

  • 企业邮箱:

    15876446198@163.com

扫码加微信

Copyright © 2025广东皓天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4233531号

技术支持:智能制造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