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LASSIFICATION
在汽车外饰件可靠性评估体系中,紫外线老化测试是保障大灯长期性能的关键环节。某汽车质检机构数据显示:未经严格紫外线测试的大灯组件,在热带气候下使用 1 年后透光率下降可达 40%,表面黄变等级超过 ΔE=5;而通过紫外线老化试验箱验证的产品,相同条件下透光率损失可控制在 15% 以内。紫外线老化试验箱通过模拟阳光中紫外线辐射、温度循环与冷凝作用,精准再现材料老化过程,为汽车大灯在复杂气候环境中的耐用性提供科学验证。
辐照度控制范围 0.35-1.5W/m²@340nm,精度 ±0.02W/m²,支持连续可调
温度控制范围:黑板温度 50-80℃(照射阶段),40-60℃(冷凝阶段)
湿度控制:冷凝阶段相对湿度 65-95%,通过蒸汽发生器实现
循环周期:0-999 小时任意设定,支持照射 - 冷凝交替模式(如 4h 照射 + 4h 冷凝)
工作室容积 300-1000L,可同时测试 2-4 组大灯总成或 8-12 个灯罩样品
光源选择 UVA-340,辐照度 0.76W/m²@340nm
测试周期:1000 小时(等效户外暴露 2 年)
循环条件:8h 照射(黑板温度 65℃)+4h 冷凝(50℃)
关键指标:透光率保留率≥85%,黄变 ΔE≤3,涂层附着力≥4B
采用 UVB-313 灯管,辐照度 0.48W/m²@313nm
测试周期:500 小时(加速老化模式)
温度条件:照射阶段 70℃,冷凝阶段 50℃
评估要求:无明显裂纹 / 变色,冲击强度保留率≥70%
基础参数同 SAE J2412,额外施加 60℃环境温度
测试周期:1500 小时(模拟更长使用寿命)
重点监测:LED 模组散热界面老化,透光率衰减速率≤0.05%/h
样品制备需严格模拟实际使用状态:大灯总成需保留完整光学系统,灯罩样品需按原厂工艺注塑成型,每组测试样品数量≥3 个,同时设置未老化对照组用于数据比对。
原始 PC 材料 1000 小时老化后透光率保留率 76%
采用添加 0.3% 紫外线吸收剂(UV-531)+0.2% 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的改性 PC:
透光率保留率提升至 90%,黄变 ΔE 控制在 2.5 以内
羰基指数增长速率降低 60%,有效延缓氧化降解
成本增加约 8%,但使用寿命延长至 3 年以上
传统单层硬化涂层在 500 小时后出现剥落
改为 SiO₂/ 有机硅复合涂层(厚度 5μm):
涂层附着力提升至 5B(划格测试)
透光率损失减少至 8%
表面耐磨性(Taber 磨损)提高 2 倍
原 EPDM 胶条在 800 小时后出现硬化开裂
改用氢化丁腈橡胶(HNBR)+ 抗紫外添加剂:
硬度变化率从 25% 降至 8%
压缩变形(150℃×70h)从 35% 降至 15%
密封性能测试(IPX9K)无渗漏时间延长至 1200 小时
样品安装需模拟实际装车角度(通常与水平面成 15°),确保受光均匀性
定期(每 500 小时)校准辐照度,更换灯管时需同时更换所有灯管以保证光谱一致性
测试后需在标准环境(23℃,50% RH)中放置 24 小时再检测,消除热历史影响
结合实车暴晒数据建立相关性模型,提高加速测试的预测准确性
返回列表